胶东在线7月10日讯(记者 王竞男)10日上午,烟台所城里的青砖古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文化探索者。由烟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联合多家文化、教育机构共同打造的“2025年国学小名士研读经典城市行”烟台站活动,在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卫所旧址中展开。
区别传统课堂,本次活动创新采用“古城为卷,体验为媒”的形式,让小名士化身文化使者,参加国学问答、诗词挑战、成语接龙、知识抢答、飞花令表演赛等不同类型的知识挑战,穿梭于螳螂拳传承基地、宣化门城楼、城隍庙等烟台历史地标,在实景中感悟文化传承。
晨光熹微中,烟台市蔚蓝泰颐新城幼儿园的孩子们以戏曲舞蹈《沁园春·雪》拉开活动序幕。稚嫩却有力的舞姿将“千里冰封”的壮阔意境化作灵动画卷,为古巷注入鲜活的文化气息。

在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曲德顺和专业教练的引导下,小名士们漫步古城。曲德顺手指城墙,向大家介绍:“这座宣化门,是明朝军民抵御倭寇的‘钢铁屏障’。”随后,他将史料化作生动叙述,带领学子穿行于古街深巷,触摸着烟台的文脉。


在胶东院子螳螂拳所城里传承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螳螂拳的代表性传承人于永波带领弟子们展演了刚猛、迅捷的拳法。小名士们通过观摩武术动作理解“动静相生”的哲学智慧,并在“看拳猜成语”的趣味互动中感受成语与武术艺术的交融。


“漫步古道我仿佛穿越回了明朝。”南山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坤芃在城隍庙前兴奋地说道。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历经六百多年风雨,小名士们在此体验成语接龙,屋檐下的朗朗声音与古庙沧桑形成时空对话。“城隍文化承载着古人对平安的祈愿,如今我们传承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曲德顺阐释道。

在奇山所历史文化展示馆内,数字化屏幕呈现的文史知识引发小名士们热烈探讨;“品重烟台”院落中的“人体组字”活动,要求团队通过肢体默契组合汉字形体,无声的协作诠释着象形文字的精妙。“和这么多小伙伴一起学习,我觉得知识变得更有温度了。”南通路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恩琦和记者说道。


这座明代抗倭遗迹的砖石见证了少年们齐诵《昔时贤文》,烟台市莱山区滨海路街道中心幼儿园的童声领诵如破土新芽,让烟台的文脉在当代青少年胸腔中重新搏动。

活动尾声,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曲德顺为小名士送上特制文化纪念品,这份礼物,寄托着“以古城为砚,以青春为墨”的期许。“平时我就热爱探索传统文化,今天在古巷中亲身体验,那些书本里的诗词、建筑都活了起来”李坤芃抚摸着纪念品说道。

2025年国学小名士研读经典城市行烟台站活动,通过“非遗活化+古迹探访+经典诵读”三维体验,让深奥国学经典变得可触可感,让古老的城市空间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让青少年在历史现场理解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