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8月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唐军强)从1993年到2020年,27年了,张术河守在莱阳市革命烈士陵园,陪伴着2728名烈士;27年了,一家三口搬到陵园园区居住,常年与烈士为伴;27年来,他在烈士陵园种上8000多株树,种上1万余株花,让英烈安息之地青山不老;27年来,他矢志帮无名烈士寻亲,已帮助25名烈士亲属圆了寻亲梦……
27年,近万个日子,张术河就干了“守陵”一件事,他的一颗心,早已和烈士陵园系在一起,和英烈连在一起。
1:2728,他舍小家顾大家长驻烈士陵园
1993年,张术河初到莱阳市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占地3.2万平米,安息着2728名烈士,只有他一个人维护。“守陵”,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每天与烈士墓地打交道,晚上,孤山野岭,他一个人值守在烈士陵园。心情有时会压抑,尤其晚上,承受着精神恐惧和心理压力,每想到长眠在烈士陵园的革命先烈,生前抛头颅洒热血,长眠后就应该有个清新的环境。正是这种信念,张术河耐心说服了家人,放弃了在城里舒服的居住条件,一家三口搬到烈士陵园园区居住,常年与烈士为伴。一年365天,他从来没有一个节假日和休息日,27年来,也很少能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共享天伦之乐。
每年清明节、国庆节及烈士公祭日等重要节日期间,到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较多,并且比较集中。为了保持红色教育基地的良好环境,给社会各界群众一个舒适、安全、洁净的祭扫环境,他超前谋划,积极筹备,每年都能圆满完成各项祭扫纪念烈士的任务。27年来,先后接待党政机关、驻莱部队、企事业单位、大中专及中小学校、社会团体参加公祭烈士活动的达100万余人次。

他爱烈士陵园,种下8000多株树、1万余株花
张术河刚到烈士陵园工作时,园区卫生环境脏、乱、差,每天早晨天不亮他就拿着工具清扫整理园区的卫生。平时烈士陵园只要有杂草,他一遍又一遍地清理,树枝长了,及时修剪,石碑脏了,就用抹布擦拭。为了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每天的工作结束后他都还要到烈士陵园内外巡逻检查,夜间还要再巡查一遍。为了美化烈士陵园环境,保持烈士陵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张术河先后多方筹措资金对园区进行了美化、绿化、道路硬化等,先后种植松柏、竹子、龙槐等树木8000多株,冬青、菊花、迎春花、月季花等花草1万余株,铺设草坪1000余平米。
如今,烈士陵园内外环境焕然一新,整齐划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为前来祭扫悼念烈士的人们营造了优美的环境,使烈士陵园建设步入园林化、公园化轨道。
研读史志,他为25名烈士亲属圆了寻亲梦
张术河一直有个愿望,特别是到了清明等祭奠节日时,愿望就更迫切了。每当看到有些有名字的烈士墓无人祭奠时,更让他暗下决心要竭力帮助这些烈士找到家人。为了能熟悉每一名烈士的生平经历、所在部队、参加战役等基本情况,张术河利用业余时间,刻苦研读,大量走访知情人员,翻阅了《莱阳市革命烈士英名录》、《民政志》等。现在谈起这些烈士情况他都能如数家珍,熟记于心。为寻找1951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回国(莱阳)治疗的父亲宁致祥,四川成都的宁交龙三次到莱阳,张术河三次陪同并帮助他到莱阳干休所、145医院、沐浴店镇鹤山后村了解情况,帮助查找。最后得知,宁致祥负伤回国后,因伤口感染,医治无效不幸牺牲,当时葬在沐浴店镇鹤山后村,后来随着莱阳驻军145医院迁到莱阳吴格庄村,宁致祥烈士的骨灰迁葬到了烈士陵园内。
每个烈士家属都希望到烈士陵园能找到烈士的骨灰,他们迫切的心情张术河最能体会。为了能帮助亲属找到烈士,他翻书查资料,只要得到一点线索,都想方设法去求证,27年来,先后帮助25名烈士亲属圆了寻亲梦。

铭记英烈,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张术河把加强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视为自己的一份责任和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深地感到,要加强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应尽的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针对青少年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张术河就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纪念活动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和清明节等节假日,以及小学生入少先队,中学生、大学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邀请“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原济南军区72433部队莱阳第一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吴权生老人,以及莱阳军休所的老干部,给青少年学生讲述革命烈士的战斗故事,同时与古柳、城厢等10所中小学联系,建立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清明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无偿为学生们提供活动场地、音响器材,并从接待、导游、讲解、摄影等方面提供系列优质服务。多年来,烈士陵园先后接待青少年30多万人次,无偿讲解150场次,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成功激发了青少年矢志报国的使命感和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
今年清明节期间,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为避免祭扫人员在烈士陵园周边大量聚集,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烈士陵园实施了临时性闭园措施,开展网上祭祀活动。张术河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为园区内的2728座烈士墓碑逐一擦拭,对烈士墓区进行卫生清扫。
原来的烈士纪念堂,烈士墓等基础设施建于5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为提高烈士陵园硬件设施水平,为切实增强烈士陵园的教育功能,张术河四处奔走,多方筹资,不断加强烈士陵园软硬件建设。他先后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综合改造,提升文化品位,完善教育功能。修建翻新了烈士纪念堂及办公场所;建造了假山、纪念台、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烈士纪念设施“望砚亭”“恒缅亭”,铺设一处大型广场;对通往烈士陵园长1200米的英雄路以及园区3200平方米的集会广场进行硬化改造,先后对220名烈士进行集中迁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铺设自来水管道,结束了烈士陵园60年来买水吃的历史。现在的莱阳市革命烈士陵园真正成为集参观、学习、褒扬、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每当有人问及是什么支撑他一直坚守烈士陵园时,他总是说:“没有这些烈士,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守好烈士的英灵,是一名退伍老兵应尽的职责。”
人物简介
张术河,男,57岁,中共党员,莱阳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他1980年11月在部队服役,退伍后被安排在当地乡镇从事婚姻登记工作,1993年被调到莱阳市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他一颗丹心守英灵,无怨无悔二十余载,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最美烈士守陵人的动人篇章。曾先后荣获“最美齐鲁民政人”“山东省第一届文明家庭”“烟台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烟台市劳动模范”“莱阳市劳动模范”“莱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烟台市最美退役军人”、2013-2014双年度“十佳烟台好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