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12日讯(通讯员 房友明) 2019年3月26日,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烟台市牟平区老干部爱心家园志愿服务队成员、退休干部都基保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给了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的人生完美谢幕,用最后的奉献传递着无私大爱,践行了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都基保,男,原烟台师范学校退休干部,1939年出生,1959年参加工作,1960年入党,1999年退休,2013年加入烟台市牟平区老干部爱心家园志愿服务队,先后荣获“牟平区道德模范”“牟平区先锋共产党员”“牟平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牟平区最美志愿者”提名奖、“烟台好人”等荣誉称号。
尽职尽力的“好楼长”
都基保家住牟平区师范家属楼,4个单元,48户教职工。由于平时工作认真、敢于负责,1992年在职时就被选为“楼长”。1999年退休时,大家又一致推荐他继续做“楼长”,他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这一干就是20年。作为一楼之长,除了义务为大家清扫卫生、疏通下水道、清扫积雪外,还代收代缴水电费,谁家有个“闹心事”,也都乐意找他帮助解决,他也是有求必应。有人曾开玩笑说:“你这么大年纪了,何必管这些闲事?”都基保总是说:“大家邻里邻居的,我别的干不了,闲着没事干点小活,权当锻炼身体,有好处。”
前几年,小区陆续开始换装新电表、水表、暖气。都基保从联系施工单位、协商价格、监督施工质量到决算收款,每件事亲力亲为、全程负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年临近春节,下雪低温导致化粪池外溢,整个小区臭气熏天,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都基保不顾自己年龄大和雪大路滑,反复多次找物业联系解决。因时近年关,天气又冷,物业人员都不愿干,他便反复给工作人员做工作,讲群众生活受到的影响,最后,物业人员被这位“老雷锋”“活雷锋”的执着打动,很快就安排抽粪车前往疏通,让小区居民过了一个“清洁年”“舒心年”。
都基保的三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他们听说父亲退休后还在干“楼长”,都劝他把这份差事交出去,说:“你这么大岁数了,我们又不在身边,干这些活难免碰碰磕磕,发生意外怎么办?”他对儿女们说:“年龄有大小,能力也有大小,尽力而为吧。”
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2008年,都基保在《烟台晚报》看到市慈善总会成立了“爱心家园服务队”,义务从事公益事业,他顿时觉得这是自己发挥余热的最好途径,便跟老伴商量一块参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和老伴坐上公交车到市慈善总会报了名。
2013年,牟平区“老干部爱心家园志愿服务队”成立,都基保和老伴又报名成为了第一批志愿者。多年来,他和老伴积极参与绿化环保、文明创建、敬老爱老、扶贫助困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参加牟平区委老干部局组织的“爱环境护家园共享碧水蓝天”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植树、打扫公园,每月擦洗公交站亭,整治城区卫生死角,进行森林防火宣传;他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加入市民巡访团,走街串巷,巡视市区环境卫生,搜集市民反映的问题,把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他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在交通路口,劝导、纠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不文明行为。最长的一次,他连续在交通路口值勤三个多月;他值守沁水河公园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清扫公园卫生,提供饮用水,为自行车充气……寒冬酷暑,从未缺勤。每次参加活动他都干劲十足,不甘落后,不顾年迈体弱、腿脚不便。区图书馆搬迁,他到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分类上架,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植树节,他沿着山路扛树苗,山坡上挖坑、栽树、浇水,干起活来不输年轻人;整治环境卫生,他抢最脏最累的活干;上岗执勤,他要求安排最多次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奉献为快乐的志愿服务精神。由于善行善为,他被评为“烟台市星级优秀义工”,获得了上级颁发的1000元奖金。都基保本着“做义工不计回报”的信念,毫不犹豫将钱捐给慈善总会。
无私奉献的“活雷锋”
都基保坚持一辈子学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每年春节、老人节期间,都基保都到敬老院送慰问品,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拉家常,给他们送去心灵上的慰藉。都基保有个习惯,每个星期天都要到比较简陋、价格便宜的沿河浴室洗澡。有次洗澡他认识了一位名叫于建华的68岁老人,老人无妻无儿,身患多种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依靠政府低保金基本维持生活。都基保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交朋友,常年资助他洗澡,义务为他搓澡,还经常把儿女退下来的衣服、鞋子送给于建华。2010年9月,于建华得了脑血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他行走不便的哥哥照顾。都基保得知后,立即将情况反映给区慈善机构,为他争取了1000元慈善款。此后,都基保和老伴便隔三岔五带上水饺、点心、药品去看望、照顾他,和他拉家常,鼓励他不能灰心,让他好好活着。老伴则给他洗洗衣服,收拾屋里屋外卫生,临走时再给他留点零花钱。老于对此非常感动,逢人便说:“没想到我活到这么大岁数,又遇到一个好兄弟,遇到一个“活雷锋”,没有老都,我早去阎王那里报到了。”
都基保和老伴退休工资不高,但他总是牢记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为人宗旨。他勤俭节约,挤出有限的工资,无偿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近年来,先后向希望工程、汶川地震捐款累计5.5万元,市区两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其先进事迹。病重时期的都基保头脑已经不清醒,唯一清醒时刻表达的却是:如果病好了,还要继续去为社会做奉献,能干一天就干一天。当生命面临考验,都基保跟老伴说:“我接受了一辈子党的教育,没为党做过大贡献,就把遗体和眼角膜捐出去,这也是我为社会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当死神无情地夺走生命,当悲伤还笼罩全家人的心灵,家人遵从遗愿:捐献亲人器官,拯救更多生命。患者获得新生,陨落的生命变得如此华彩壮丽。他像一盏明灯,闪耀着人性温暖的光辉。他用信念点亮生命,用信念守住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温暖!他用雷锋精神诠释着平凡中的不平凡,他值得我们驻足仰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大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