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2月19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王雪岩)正当万家团圆时,新冠肺炎汹涌而至,一场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从接到第一例应急检测样本开始,烟台市疾控中心应急检验组的组长徐迎春和他们科室的17位同事就开始了24小时坚守和随时待命。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与活病毒共“舞”,这群冲在抗疫最前线的人们,既小心翼翼又英勇无畏,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老党员做表率,冲锋在前坚守岗位
“我是党员,更要坚守在防疫一线,我们能做的就是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样本的阴性或阳性,第一时间上报给相关部门,做好疫情的精准防控。”徐迎春说。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始以来,徐迎春就和他的团队一直奋斗在检验岗位上,完善应急检测预案、严格检验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为确保检验质量和生物安全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和物资储备。随着疫情进入暴发期,疑似病例越来越多,徐迎春更是不眠不休,及时组织完成全市所有样品的应急检测工作。
“我已经十多天没看见孩子了,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基本上没有凌晨12点之前收工的。这些天经常都是在办公室行军床上打个盹,然后继续工作。”徐迎春说,“我是一直待在这里。不管是作为一名党员,还是作为一名基层检测人员,面对当前疫情,我必须时时刻刻坚守在这里,与大家共同面对,更是要让老百姓心安。”
24小时待命,最长连续工作21个小时,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医院的病患样本到位后,第一时间就会被送到检验科所在的实验室里进行检测。按照要求,检测人员会使用两台核酸检测仪,两种厂家的不同检测试剂,进行对比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徐迎春离家很近,十多分钟就能到家,但自烟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就很少回家,9岁的儿子因为多天见不到爸爸,很想他,就在卧室门口放了一个盒子,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你都几天不回家了,我很想你,你今天要是能在半夜12点前回家,我就把我的压岁钱都给你!”儿子的一张纸条,让这个一米八的汉子瞬间泪奔。
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应急检验无弱兵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猎猎飘扬的党旗指引着烟台疾控中心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险峰越登攀。
在微生物检验科,像徐迎春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疫情开始时,徐迎春考虑老同志体力有限,优先安排了年轻同志值守,但老同志们纷纷找到徐迎春,主动要求同年轻人一样值守。全科17名同志,10名党员,危难面前,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毅然迎难而上,纷纷请战上前线。在这场战役中,党员当表率,群众争进步,整个战斗团队没有一个人掉队,个个都是排头兵,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宫连凤,是一名55岁的老专家,面对疫情,她甚至比年轻人走得都晚,来得都勤。晚上加班到深夜,早上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实验室内。
丁学斌,一个刚结婚2个月的新郎官,按规矩春节本应回老家拜亲戚。但疫情出现后,小伙子放弃了休假,主动请缨,即使不是他值守的年三十,他也来到实验室开展检测。新娘子怕黑,丁学斌就把媳妇带到单位。每天工作至凌晨,媳妇都在椅子上坐着睡着了……
副科长孙振璐,在北京读博,假期返回烟台后第二天便加入到战斗的队伍中。父亲在老家莱州等待她回家过年,但至今连面还没有见上。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是最危险的地方,为了样本检测的准确性,工作人员要在密闭空间里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一个样本检测完毕常常已经累得大汗淋漓,年龄大的工作人员从实验室出来几乎累得虚脱。即便是这样,徐迎春和他的同事们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纷纷主动请缨,要求给自己多排班,让其他同事多一点休息时间。
“每一份阳性检验标本都含有大量的活病毒,虽然我们时刻面临着危险,虽然昼夜辛苦劳累,但是有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有信心战胜病魔!”徐迎春说,烟台的防疫工作其实已经做到了“前面”。而这个“前面”,是指将发现的有武汉流行病学史的、怀疑是新型冠肺炎感染的人,即使达不到疑似病例的标准,都进行了筛查,工作已经提前大量完成。“按照当前咱们烟台市委市政府这种‘拔钉子’的精神来讲,找到一个检测一个,把每一个都仔细找出来!”徐迎春表示。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烟台市疾控中心应急检验组在疫情防控面前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担当尽责、坚守岗位、迎难而上,筑起红色“长城”,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