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3月18日讯 (记者 卢伟霞 任亭霏 通讯员 蒋鲁磊 孙晓坤 王海滨) 柏油马路一通到底,葡萄大棚鳞次栉比,家家不见煤烟起,农村改厕全覆盖……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广袤的乡村大地焕发起勃勃生机,一幅生机盎然、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旧貌换新颜 村民住上“放心房”
走进潮水二村李锡明的家里,崭新的屋顶砖瓦和略显陈旧的庭院形成鲜明对比。

“前几年屋顶漏了,一下雨屋里就得大盆小盆的接着,房子跟要塌了似的,住起来特别不舒服�!被匾淦鹞7扛脑烨暗募�,李锡明的脸上还透露出嫌弃之情,如今,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潮水镇政府的帮助下,危房已然变新房。
年过七旬的李锡明是村里的五�;В挥泄潭ㄊ杖耄硖逡膊辉儆怖�,既没有雇人修房的资金支持,也没有自己上房的身体条件,幸好,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李锡明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去年雨太大,政府又来人给补了房顶,窗户也从小木窗换成了铝合金,现在房屋鉴定从C级到了A级。”介绍着住了几十年老房的新变化,李锡明由衷地感谢起政府,“都是政府帮助,经常来看房子哪又有问题,我才能有这么好的居住条件。”
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安全,政府会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下村鉴定,若房屋鉴定为C、D级,就属于需要改造的危房,届时镇政府会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施工修缮,重新验收鉴定为A级才为合格。
记者从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获悉,潮水镇是该区唯一的农村乡镇,近年来,该局加大农村危房巡查力度,整治重点人群农房132户,其中,C级房屋110户,D级房屋22户。接下来,将结合好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定期对农房开展“回头看”。根据房屋鉴定结果,因房施策,确保7月份汛期来临前高质量完成农房改造。同时,结合农房排查系统平台,加强农房安全的动态监测,实现技防+人防,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证群众住房安全。
清洁取暖 让民生更有“温度”
春风送暖,草木萌发。以种植阳光玫瑰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潮水镇张家窑村,俨然已是一个乡村振兴“样板村”。
“我们村主要种植阳光玫瑰,生态好,但一到冬天取暖季就不行了,家家户户烧煤生炉子,呛得慌,幸好前年政府推动实施了‘电代煤’,这两年村里空气非常好,还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打卡采摘�!闭偶乙ご宓持Р孔橹闭帕炙档�。
在张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民浦艳丽家,客厅里悬挂的空气源热风机徐徐吹出热风,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释放着涓涓暖意。

“以前烧煤生炉子,又脏又不方便,2021年政府给补贴安装空气源热风机,我第一批报上了名�!笔苌彰喝∨嘁丫�,浦艳丽率先报名安装了空气源热风机,“现在已经用了两个供暖季,冬季温度能维持在22度左右,费用也比买煤省得多�!�
清洁取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重大工程,一直是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已累计完成农村电代煤设备改造5361户,生物质燃炉改造617户,农村建筑节能改造460户。
去年,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建立了互联网+清洁取暖管理平台,通过安装芯片,实现设备实时定位、用能即时分析、网上随时报修,保证取暖运维等服务工作同步跟上、及时有效解决居民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实现清洁取暖工作智慧化管理。
“厕所革命” 改出农村宜居新生活
在张家窑村一个干净的农家小院里,两只小狗摇头晃尾,晒着初春的太阳,村民张景华正擦洗着刚装修好的厕所,不同于传统农村的旱厕,这间集淋浴、冲水马桶、洗手池于一体的厕所,干净整洁,功能齐全。

“住在农村,最打怵的就是上厕所,脏乱不说,冬天还特别冷,现在多好,啥都方便�!闭啪盎档溃�2019年,借着家里装修的机会,政府帮忙挖了化粪池、装了通风管道,改造了这个厕所,“再也不想着进城上楼了,村里的幸福感更高!”从张景华的脸上,记者看到了她对生活浓浓的热爱与满足。
“小厕所”带动生活质量“大提升”。在张家窑村,曾经蝇虫乱飞、臭气熏天的旱厕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干净卫生、功能齐全的入户水冲式厕所,小院还是那个小院,味道已大不一样。这一切,都得益于烟台黄渤海新区不断推进的“厕所革命”。
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扎实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建立全面覆盖改厕村庄服务体系,已在潮水镇设立10个改厕服务站,每年为改厕群众免费抽粪两次,同时,群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拨打24小时热线电话的方式,足不出户自行报修、报抽,居住环境的舒适感和生活的幸福感正一步步融进群众心坎里。
近两年,烟台黄渤海新区已新增农村改厕74户,计划今年再增120户,作为“厕所革命”的牵头单位,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将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真正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向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套套稳固又温暖的住房、一台台冬暖夏凉的空气源热风机、一间间干净整洁的水冲式厕所……在拥抱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房管支部,积极发挥支部堡垒作用,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牢记使命担当,抓好民生服务实事,将党旗牢牢插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让乡村振兴底色更亮、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