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一定要有“年味儿”,数字时代自然也不例外。当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创新,正持续擦亮“好品山东”品牌名片、深化“山东手造 烟台好礼”品牌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老”传统迸发“新”活力。
其中,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打通了非遗产品、农副产品等供需信息鸿沟,扩宽了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成为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烟台剪纸、牟氏香肠、胶东花饽饽、胶东草木染……1月14日,“寻烟火年味 赶黄河大集”暨“非遗贺新春 文化进万家”2023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众多非遗传承人齐聚所城里进行新春直播带货活动,以独具匠心的非遗产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民消费潜能。
“数字经济”赋予春节不一样的“年味儿”,让烟台“烟火气”升腾开来。其中,中国人的年夜饭已不仅仅是过去对自己辛苦一年的犒劳,对于年味的追求,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包括年夜饭在内的春节消费是全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的缩影,也更像一年里消费“晴雨”的风向标。
老烟台灌肠、特色熏鲅鱼、胶东白菜水饺……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除夕夜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吃“年夜饭”有了更多选择,提早预定餐厅包厢优惠团购、用外卖为年夜饭加几个小份菜、选择预制菜“简简单单露一手”,红红火火的“年夜饭”市场,展现出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
“现在除夕年夜饭的包间已经订完了。”1月18日,烟台碧海饭店邹经理介绍。不只是碧海饭店,百纳瑞汀酒店大马路店今年除夕年夜饭预订也特别火爆。在餐厅吃年夜饭难订到合适包间怎们办?不少市民将目光转向能将餐厅招牌菜送到家的年夜饭外送服务,一些餐厅也针对消费者特点推出了线上套餐外送和预制菜外送服务。在外卖平台搜索“年夜饭”,发现很多餐馆都推出了年夜饭外卖套餐,价格集中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亦有不少餐馆提供“年菜”单点服务。
用“数字”之笔写实“民生”注脚,传递“民生”温度,烟台正擘画着一幅温暖的智慧生活新画卷。2023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烟台促消费力度节节“升温”,各部门区市联动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市场消费潜力得到释放,人们在久违的烟火气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其中,总额1000万元的“欢乐中国年 2023惠民购物消费券”首轮已发放,第二轮将于1月21日(春节)18时开始发放,发放消费券资金400万元。
可见,“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走,寻烟火年味,赶不一样的黄河大集,在迎接癸卯兔年到来的浓郁氛围里感受烟台的烟火气。
(胶东在线记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