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11日讯(融媒体记者 李迎春)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地区,是山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这里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致敬红色胶东的英雄儿女。

1950年11月底,长津湖战役打响,由胶东子弟兵组建的27军提前埋伏在了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当美军小心翼翼地爬上志愿军阵地,眼前的一幕让这支美军王牌部队心惊胆寒。漫天风雪中,战士们呈战斗队形依次排开,他们个个神情坚毅,所有人的枪口都冲着敌人来的方向,已经冻伤的手指还时刻准备着扣动扳机,仿佛就等冲锋号响起的那一刻。
在长津湖战役中,包括胶东子弟兵在内的三个连,成建制地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一枪未发,却引得敌军向他们脱帽致敬,他们就是著名的“冰雕连”。

徐永彩是海阳市小纪镇大杨格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抗战时期,她先后将三个儿子、一个儿媳送往前线。在四位亲人相继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后,1947年她又毅然将第四个儿子纪福云送上了人民解放的战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纪福云亲历多场战斗并屡获战功,1956年获得解放奖章。
十七年的守候,五个孩子离家,只有一人平安归来,英雄母亲徐永彩在她的心中装的是忧国忧民之大爱。

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现场,他用曾被子弹打穿的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幕让全国人民动容。他就是胶东儿女、开国少将张玉华。
1937年,张玉华弃笔从戎,参加了彪炳史册的天福山起义,雷神庙战斗中,他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依然冒着枪林弹雨背着胶东地区党组织负责人理琪突出重围。2015年,99岁的张玉华不远千里来到英灵山烈士陵园,他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庄严地走过26级台阶,向英烈们致敬。

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锤炼凝结出“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胶东革命精神,这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应该被后人永远铭记,在传承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