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24日讯(记者 云英)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为强化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日前,一场场面对面的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先后走进烟台黄渤海新区金光社区、天马社区、万科城社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积极回应居民关切。


聚合力,分类意识入脑入心
垃圾分类是实施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创建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动现场,烟台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街道、社区、物业、业主等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宣讲员对垃圾分类的背景、意义、标准以及“三定一督”模式、“互联网+回收”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全面解读《烟台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分类模式方面,烟台黄渤海新区将推行“三定一督”模式,即“定时、定点、定人督导”,在小区内每300-500户配建一个封闭式垃圾分类清洁屋(亭),配备分类垃圾桶、投放间、计量秤、洗手盆、公示栏等设施,每天定时投放(早6:00-8:30,晚17:30-20:00两个投放时段),并设置一名督导员,负责卫生保洁及引导居民准确分类投放工作。
在万科城社区,志愿者们在宣讲活动开始前还深入小区,向过往居民发放垃圾分类明白纸,耐心介绍垃圾分类知识及其重要性,科普垃圾分类相关条例法规,积极引导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儿,听从安排,积极配合!”万科城业主说。
“经过现场宣讲,将垃圾分类基本知识传授给在场居民,得到了居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可,让我们对这项工作更有干劲。”烟台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解疑惑,科学决策倾听民意
垃圾分类无小事,倾听民意解民忧。宣讲活动现场,多位业主代表就垃圾分类清洁屋选址、开放时间以及垃圾清运频次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垃圾分类清洁屋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我们在业主群里多次讨论过,位置不应该设置在主干道,建议设置在小区南门进门左手边,居民出门时顺手就能去扔垃圾。另外,撤桶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天马相城一位业主代表说道。
万科城一位业主反映,垃圾清理频次能不能有保障、清洁房准确的占地面积是多少,以及三期西门垃圾中转站能不能改善,都是居民关心的问题。“一定要做民意调查,把提前设计好的几套方案拿给居民看一下,大家有个基本的了解,能够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想法。”
烟台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居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一一分析、探讨,并表示,会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接下来将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第三方建设公司一起探讨垃圾分类清洁屋的选址问题,后期还将推出网络曝光平台回应群众疑问,提升居民满意度。
针对居民提出的垃圾分类能不能确保有效投放以及后期管理能不能跟上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平日对居民的监督还是日后对分类的管理,垃圾分类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先试点,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为稳妥推进,经过研究,我们选取了五个小区作为‘三定一督’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理解垃圾分类的模式,以及垃圾分类对我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什么样的改善,我们对这五个小区分别开展宣讲活动。”烟台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后期将加强宣传引导,尤其是发挥督导员入户宣传的作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把试点打造成亮点,让分类成为新风尚,助力烟台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突破口和抓手。天马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会加强与居民的交流,做好问题答疑,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检查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安排,努力做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