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3月16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 王广丰)隔离酒店,对普通人来说是风险仅次于定点医院的无硝烟战场。在烟台高新区开元酒店隔离点,200多名隔离人员接受着5天、7天、14天等不同时长的隔离,陪伴守护他们的是由20名机关干部、医护、公安、消防等组成的信息联络组、病例转运组、后勤保障组、防控消毒组、安全保卫组、消防安全组、转运组。从清晨到日暮,从白天到黑夜,他们24小时坚守在那里,心中有光,逆风飞扬。


开元酒店的大堂门是从里面反锁着的,经过隔离点工作人员验码、登记等一系列环节,上午9点半,记者乘坐清洁区电梯来到生活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在临时改造的办公室里,信息联络组正在统计着每位隔离人员的信息,经过地点、交通工具、进入隔离酒店时间、核酸检测情况等,清晰明了。半夜接到电话通知有隔离人员要进酒店是常事,每个工作组都被调动起来,等隔离人员安顿下来,半夜投入工作的他们,了无睡意。
隔离人员200多名,各种事情也不少,有被分手的着急出去的,有孩子不听话母亲半夜打电话给工作人员的,还有的要求住到一个房间的,每每此时,他们都要耐心开导,或是倾听着唠叨抱怨。



“温度计还有吗?”“消毒液呢?”听到组长的询问,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马上给予回答。
一道隔离门,将生活区与隔离区分开来,消毒组的孙年成和蔡杰来到隔离点已经8天,每天都要穿着防护服,背上沉重的消毒桶,走进污染通道,到各楼层进行房间消杀、楼层消杀、垃圾清运。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人消毒楼层,一人收集放在每个房间门口的垃圾,10个楼层的地板、墙壁都要仔仔细细消毒到。当有隔离人员离开酒店后,他们要随时进房间进行消杀,对整个楼层进行消杀。每天,他们收集清运的垃圾达到四五百斤左右。
“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我父母也支持。”95年出生的蔡杰前天刚过完生日,他说道,“我的愿望是消灭疫情,让隔离点清零。”
“最大的愿望肯定是回家,希望隔离点人员少一点。”孙年成说。

6名医护分成两个组,负责送饭、送物资,接隔离人员,检测核酸采样,督导消杀等工作,虽然医护人员分成了两个组,但遇到一次送来的隔离人员太多时,他们要全体出动去接人。高新区医院的医生尹春燕,来到隔离点已经两个多周了,去年她就开始到隔离点工作,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是2001年出生的滨医男护士。第一次到隔离点,面对首次进隔离点的新人,有经验的医护老带新,传授着操作细节和心得经验。
每天面对未知的风险,尹春燕直言也会害怕,不害怕是假的,“我是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去保障人民的安全,积极冲在前面,是我应尽的职责。投身于工作中,竭尽全力让疫情得到防控,我觉得也是好的。我的家人在后方,我可以在前方保障他们,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欣慰。”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大家都能够平安,人们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
在隔离酒店,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是直面危险的人。每天,他们在服务保障隔离人员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隔离点的同事们,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每天从隔离区离开时,首先全身消毒,然后经过无菌区,把防护服从头部一点一点的卷着脱下来,再从里面出来进入生活区,这是容不得一丝马虎的一环,每个人都严格遵守着操作流程。
尽管隔离点的工作节奏紧张又压力重重,他们依然保有追求美好的心,办公室里的太阳花在水杯中开得正艳;女医护在套上最后一层罩服时,会把绑带系成一个蝴蝶结;盛放采样试管的小纸盒,被画成时尚包包的LOGO,挎上“背包”走进隔离区,他们奔赴独特的“秀场”,去展现生活该有的美好。

在隔离点采访的每一刻,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身边,可爱的工作人员,每一天都处在这种压力之中。当记者一行走出隔离酒店的大门,心头的压力才稍稍减轻,在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他们仍然要继续顶住压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向他们致敬!
加油!烟台!无论病毒怎么肆虐,我们都会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