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莱阳地方组织成立地旧址位于莱阳市大寺街48号宋琬故居。

宋琬是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其故居是一座庞大的明末古建筑,后改名为卢乡书院。建筑为二进四合院,房屋结构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1920年1月,被定名为莱阳县立中学。1924年春,改校名为莱阳县立初级中学。
1932年春,共产党员李仲林考入莱阳县立初级中学。同年秋,李仲林按照中共莱阳县委书记张静源关于在县立初级中学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指示,先后在该校学生中发展了李研吾、苏继光、胡岩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吴青光、李成仕、耿人谦等一批共青团员(这批团员后来都转为共产党员),并建立了共青团学校组织。1933年7月,中共莱阳中心县委成立时,共青团莱阳地方组织在县立初级中学成立,中心县委委员李仲林任共青团书记,团员多为在校学生。
1933年12月,国民党莱阳县长梁秉锟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下令逮捕共青团书记李仲林。因李仲林提前获悉,及时离开学校而幸免。后来,学校将李仲林、吴青光、苏继光、李研吾、耿人谦、胡岩等人以不守校规为由,勒令退学。从此,县立初级中学党团活动被迫停止。
1934年8月,李仲林受共青团山东省工委委派,到莱阳恢复党团组织。1935年4月,团省工委遭到破坏,恢复后的莱阳共青团组织,再次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1949年5月,莱东、五龙两县分别进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团试点工作。到年底,两县共有团支部150个,团员4725名。1950年6月,莱阳县基层团支部发展到604个,共有团员13807人。其中,农村团支部496个,团员11216人;学校团支部85个,团员2343人;机关团支部23个,团员248人。
共青团莱阳地方组织成立地旧址,199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9月,被确定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该旧址作为宋琬故居景点,已正式对外开放,莱阳市博物馆也在此办公。这里是当地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供稿单位: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