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在烟台遗址位于芝罘区烟台第二中学等地。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烟台学生及民众对五四运动的反应极为强烈,运动兴起较早,响应的区域和阶层广泛,延续的时间较长。烟台是最早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地区之一。

5月14日至15日,烟台商埠各学校停课。17日,市区28所学校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和集会。烟台海军学校进步学生李之龙、郭寿生等人,发动学生、校工、卫士和舰上士兵,参加游行示威。烟台益文学校(今烟台第二中学)爱国教师翁曾坤接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函,发动爱国学生运动。山东省立掖县第九中学学生曹仞千等成立“救国十人团”,并编印了白话报纸数千份,连同《公启》一文寄往上海《申报》。山东省立蓬莱第八中学师生联络其他中学和师范等学校,发出通电,誓做北京学生的后盾。黄县中学学生与县内其他学校的学生集会并向北京政府发去抗议通电。招远县热血青年在道头、毕郭和招远县城等集市进行演讲,宣传抵制日货。莱阳县2000余名学生到城镇和乡村宣传抵制日货。
在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胶东各界人士成立“国民外交后援会”“国货维持团”,组织与领导商界和社会民众共同抵制日货。5月19日,蓬莱县各界人士召开万人声援大会。福山县的工人、农民、学生、商人联合成立了“国货维持团”,动员民众抵制日货。栖霞县303家商号采取统一行动,拒卖日货,推销国货。9月13日,烟台与济南、青岛等地赴京请愿代表团向北京政府提出恢复山东主权等五项要求。
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不仅提高了胶东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而且锻炼了一大批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分子。(资料来源: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