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月27日讯(通讯员 杨儒)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在山东莱州的东南山区就有这样一个村子,他们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作为‘中国苗木第一村’,90年代开始小草沟村就着手发展银杏育苗,到21世纪之后银杏的培育技术日渐成熟,全村银杏栽培约到达3万株,售卖银杏苗木也成为村集体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中国云南的腾冲县有一个远见文明的银杏村银杏事业发展的特别好。在2004年的时候,我和支村两委成员前去云南省腾冲县江东银杏村学习人家的经营模式,从那之后我们深受启发,也自此转变了村庄的发展思路。”小草沟村宋福林书记说道。

自2004年开始,村庄发展模式将售卖银杏苗木转变为种植栽培银杏树,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好的管理银杏树,村内将银杏树进行确权管理,分树到户,按照3:7、2:8、1:9的分成比例,进行村集体和群众个人的分红,银杏树的生长粗度变化作为银杏树的管理水平的判断,每年年底发放银杏树环保补助,让群众享受到保护生态的红利。也是依托村内的银杏资源,村庄从2015年走上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夏秋时节,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享受诗意般的田园“慢生活”。
“如今小草沟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保护生态资源带来的福利,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大加强,要是出现故意破坏生态资源的现象,不需要我们村委出面,群众自己就不允许。我们小草沟村可以说是真正的把这个绿水青山变成了村庄发展的金山银山。单就银杏树来说,现在我们村里的银杏树最粗的能达到40公分以上,市场估值达到20多万元,而由银杏树带来的乡村旅游事业如今不仅是我们村的集体支柱产业,在镇党委和莱州郭家店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支持帮助下,借助党建融合发展区这个组织保障,也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这是一笔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呀。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银杏树的保护管理力度,提高分红比例,争取发展成为‘江北第一流的银杏村’。”宋书记满怀信心的说。
促进生态保护和产业建设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既要守住农村的绿水青山,更要想方设法变为金山银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让群众真实的享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