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得下一张平坦的书桌
安放下一张舒适的小床
拥有一个整洁的房间
享受一方私密的天地
这曾是许多贫困学子的奢望
这将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依靠
一间希望的小屋
一个逐梦的空间


烟台市“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经过前期试点,已帮助部分贫困儿童创造出温暖光明的小屋。这项由团省委在全省发起的项目,聚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8至14岁儿童,针对目标人群学习生活环境普遍简陋、房屋老旧、设施缺乏、布置杂乱,特别是有些女孩长期没有独立生活空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原有房屋隔断打造、设计装修,配备必要的家具用品,改善孩子学习生活环境,同时配套志愿者跟踪陪伴孩子,促进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转变。
在充分论证和试点基础上,烟台团市委计划从今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希望小屋”297个。计划2020年建设120个,2021年建设120个,2022年建设60个。同时,对口帮扶援建德州、济宁各150个“希望小屋”,分三年实施,每市每年各援建50个。



在7月15日举行的烟台市“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座谈会上,市青联、市青企协、青年文明号、乡村好青年以及驻烟高校和市直团委等各界青年代表近百人、分两场次参加会议。座谈中,参会人员交流发言、各抒己见,为“希望小屋”项目建设及后期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各位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配合、合力推进“希望小屋”项目落地。
烟台市微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孙传彬介绍了烟台市“希望小屋”前期试点工作情况,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希望小屋”项目建设中来。
市青联委员吴大鹏表示:一个希望小屋就是守护一个孩子的家。青联委员的荣誉感、使命感不应只体现在“贴金”的个人简历中,而应更好地与我们烟台本地工作实际相结合,与青少年成长紧密结合,将动员更多青年参与到希望小屋中来,在平台拓展、精准匹配、有效服务、资金筹集等方面做些实事。
市青企协会员、烟台市美迎美家家居有限公司李君鹏说道“作为一名从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我特别理解这些孩子,作为家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希望小屋’项目上必将有力出力,全力以赴,为孩子营造舒适贴心的生活环境。”
滨州医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于江越表示:在具体了解“希望小屋”项目的情况和细节后,便与校领导沟通,积极发动校友会资源,现已认领14间小屋建设任务。下一步,将协同各界爱心人士,切实把小屋建好。
喜旺集团团委书记侯世松表示:在自己做好认领、募捐工作之外,还要动员更多青年,特别是青年企业家参与到希望小屋工作中。通过精准匹配、提供有效服务,这个过程不单惠及自身,更是一种实践育人式家庭教育。
团市委书记相福亮指出,“希望小屋”项目是关爱贫困家庭孩子成长的民心工程,既是我市希望工程转型升级、精准服务青少年需求的突破方向,也是共青团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希望大家深化对“希望小屋”项目的认识,切实增强关爱贫困家庭孩子成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携手,共同努力,共同为贫困家庭孩子的美好明天加油助力。



会议要求,要发动各领域青年群体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切实把“希望小屋”建成样板项目、透明工程、公益品牌。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防控,做到“七个确保”:确保最困难的孩子得到帮扶,确保严格质量标准不打折扣,确保后期跟踪管理不断档,确保县(市、区)团委对每个小屋逐一验收,确保宣传报道不出舆情,确保每一笔募集款物收支清晰,确保做好孩子信息隐私保护。要严格资金管理,严把质量关口,严选捐助对象,严抓服务管理,严肃考核激励,坚决落实执行“希望小屋”建设各项制度规定,不搞变通、不走形式、不打折扣。
下一步团市委将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启动“希望小屋”项目,通报建设数量和进度安排,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继续广泛发动青企协、青联、青年文明号等团属资源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募捐、认领小屋行动。依托广大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引导,讲好“希望小屋”故事,激发社会心理共鸣,切实把“希望小屋”做成凝聚社会爱心的公益品牌。
(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