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亿元、16.10亿元、17.04亿元
研发支出持续攀高
783.18亿元、870.63亿元、968.65亿元
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从2017到2019年
万华化学集团步履匆匆,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万华已是两年。在总书记“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的指示要求下,万华坚定地走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虽无心看风景,却把自己走成了一道自主创新的最美风景。
两年来,万华依靠自主创新,重大突破可圈可点。

今年4月,万华POCHP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鉴定,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与其同属绿色工艺的PO/SM技术,也在2019年1月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两份鉴定报告,宣告万华掌握了环氧丙烷生产的两项世界级技术。
这两项技术有多重要?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异氰酸酯领军企业,万华的主打产品高分子化合物聚氨酯,由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反应而来。其中,MDI、TDI、ADI等异氰酸酯产品,万华已经在全球做到顶尖,而聚醚多元醇,恰是万华的短板。
技术上仰人鼻息,曾是万华人刻在骨子里的痛。

聚醚多元醇的上游产品是环氧丙烷,目前国内环氧丙烷生产工艺的主流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氯醇法,而环保技术如PO/MTBE等被少数几家国外大企业把持。
2010年起,万华下定决心突破环氧丙烷的环保化生产。
眼下,采用PO/SM技术的环氧丙烷项目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POCHP也已完成中试。万华成为国际上唯一一家三种最先进环氧丙烷技术全部“打通关”的企业。

创新突破,抢占制高点,是万华的色彩,也是万华的使命。创新的基因,伴随万华的每一次茁壮成长,早已融入万华人的血液。
尼龙12,一种应用于3D打印材料、海底光缆等中高端制造领域中的工程塑料,长期以来,被几家外国企业垄断。2019年万华完成全产业链中试,目前产业化装置也正在建设,未来我国将告别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用于生产化妆品、营养品的柠檬醛,是我国精细化工重要的中间体,同样100%依赖进口,万华现也已顺利完成中试……

创新的根本支撑是人才。在万华精心营造的创新生态圈里,技术人员像珍宝一般被妥善地保护,研发创新的目标格外单纯和笃定。
就在总书记视察烟台两周年到来之际,万华的人才工程迎来新的标志性事件——6月1日,万华大学教学楼在磁山万华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启动,而这,也是全省首家化工类企业大学。

目前,万华全球研发人员已由两年前的1000多人增至250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1岁。
澎湃的后浪们,是万华始终如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一以贯之,创新不止。
万华在“人才济济、茁壮成长、后继有人”的人才蓝图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