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网”而情深
——献礼胶东在线网站成立20周年
张媛
接到网站孙玲姿孙总发来的周年庆约稿邀请,我的内心只有一种情绪,那就是感激——感激网站领导还能想起我,没有把我当成外人,所以十分荣幸,一口答应了。是啊,网站20岁的生日,我理所应当用心尽力献上一份贺礼。
然而,酝酿多日,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明明脑海里在胶东在线的7年时光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可真到了想要诉说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明明对网站、对培养提携过我的领导和一起奋战的同事充满了感情,却又觉得这份感情怎样表达都显得不够细致和全面,担心遗漏了什么而折损了这份感情的珍贵。思忖之际,想起了大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你可能会忘掉所有学过的专业知识,但最后留在你骨子里的东西。豁然开朗,我想我对胶东在线的感情也是如此吧——情不知所起,一“网”而情深。所以,这篇文章可能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精致的语言,但请相信,书写它时,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情感,真挚且纯粹。
胶东在线是我研究生毕业后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也是目前我供职时间最长的地方。7年间,从房产频道起步,在社区论坛成长,在总编室提升,最后在搭建和维护新闻评论频道中历练成熟,我完成了网络媒体人的蜕变,真正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新闻人!作为一个一直怀揣新闻理想却阴差阳错没经过新闻专业系统学习的人,是胶东在线给了我一个接触新闻、了解新闻和更加热爱新闻的平台和机会,让非“科班”出身的我圆了新闻梦。
在胶东在线的七年里,学到的媒体专业知识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和领域,但这期间潜移默化中所感悟到的人生道理确是让我受益终生。总结起来就是老领导邓兆安邓台常说的三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细节决定成败”和“有作为才会有地位”。这三句话,看似平常,实际内涵深刻,在人生路上,帮助我摆正心态、调整状态,指导我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难关。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我想对于建网初期的老前辈们感受应该更为深刻。
虽未亲身经历,但听邓台和前辈们聊起过去的艰难和不易,也会被带入到初创时期的场景里。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全面普及,不少家庭连台式机都没有,很多人会觉得办网站有点不切实际,甚至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而创建班子认准了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媒体升级的方向,所以咬紧牙关,不畏流言、不惧风险、不计付出地全情投入,网站一定要办起来,还一定得办出特色。哪怕几近“夭折”,也凭借着不服软不认输的坚定和拼劲,在“仅有两间房,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连台像样的电脑也没有”的艰苦条件下,最终让网站成功上线,并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胶东在线。此后的20年间,胶东在线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引吭高歌,创造了地市级新闻网站突破腾飞的辉煌成就。
虽然我没有经历建网初期最艰苦的那段时光,但却有幸在胶东在线旧址——芝罘区文化二巷32号工作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虽然工作条件不如现在,但那里是梦想启航的地方,留下过无法替代的最美好的回忆。我是2010年7月1日正式入职胶东在线的,那时的网站部门和栏目已经相对完善,新闻中心、经营中心、技术中心,各个频道都已建立,岗位设置也更加丰富,由此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办公区域有限,工位紧张。说出来新人小伙伴们可能不信,我的第一张办公桌是一张乒乓球台子,还不是专属于我自己的。那张乒乓球台子上一共放了6台台式电脑,是包括美工、编辑、策划在内的6个伙伴的“办公区域”。隔着不足一米是另外的一张乒乓球台子,也同样坐着6名同事,加上唯一一个拥有独立办公桌的负责人资的同事,我们13个人挤在完全没有装修过的、不足20平方米的毛坯小隔间里工作。即便如此,回想起来,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抱怨过,反倒是一群怀揣梦想和媒体热情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其乐融融,亲密无间。也正是在那时,我结识了挚友李思淼和郭明鑫,友谊一直持续到现在。记忆里2010年夏天,烟台的雷雨格外多,而我们的工作间又没有吊顶,不仅容易断电短路,甚至还会漏雨。所以,逢是天气预报里说有雨,快下班的时候办公室的柳主任都会过来提醒我们,下班关闭所有电源,并用大的塑料布把电脑遮好,以免漏雨进水毁坏电脑。作为网络媒体人,电脑就是上阵打仗的武器,所以大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的电脑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它出半点问题。虽然在我的从业生涯当中,那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我们就搬迁到了现在莱山区观海路333号的烟台广播电视大厦,办公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知为何,至今经常出现在梦里的场景还是那个有些昏暗和狭仄的小隔间及那些年轻时的理想抱负与欢声笑语。是啊,我们是一起吃过苦的朋友,因为有了那些一起“吃苦”的经历,所以情谊更加深厚,也让我们格外珍惜后来优越的条件。
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坚信前景光明,所以困难都显得有些可爱。我们爬坡过坎,一路向前,而那些被我们攻克的困难都成了夜行时的萤火,闪闪发光,见证着过往,点亮着前程。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作为新闻媒体人刻进骨骼的职业操守。严谨、细致、导向正确,从稿件选题、标题拟写,到行文规范、用词准确,再细到每一处断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这些细节无一不影响着一篇稿件的质量和规格。编辑部开会,最常说的就是“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因为网络媒体的稿件一旦签发,几秒钟之内就与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受众见了面,根本没有时间和可能对稿件进行改正。因此,网络媒体编辑的把关责任比传统媒体要重得多,必须保证签发出去的每一条稿件都是正确无误的。为此,胶东在线实行层层把关制度,把社会责任意识渗透在每条稿件的刊发上。对每一条从胶东在线刊发出去的稿件,都要进行导向把关、事实把关、技术把关,记者自审,编辑一审,新闻中心主任二审,分管内容的副总终审,保证每条稿件的真实准确。这点我在总编室工作期间,体会颇深。
总编室主任崔景友,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崔老师”。崔老师有个“较真”的“毛病”,深入人心。他像是生了一双火眼金睛,每一篇组版上首页的稿子,一丁点瑕疵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也曾有入职不久年轻气盛的新手记者或编辑因被他发现错误不服气,找他理论。可崔老师总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将其说得心服口服。
正因为有了像崔老师这样严格的审稿专家,胶东在线的稿件质量日益提升。网站里被他“教育”过的“学生”都对他又怕又爱,怕的是写稿不仔细,在他面前露怯出丑;爱的是有了这样的“严师”,成才和进步都特别快。而我很荣幸地曾经坐在他的对面,跟着他学习、交流,虽然也有过激烈的争论,但回想起来,从那时起养成的严谨的文风和品质,在后来的工作中都让我脱颖而出,备受好评。
注重细节除了准确严谨,还在于能够以小见大,能从一个庞大的新闻事件中找出新颖的细节进行报道宣传,在拉近与网友之间距离、产生共鸣的同时,更加生动感人,直入人心,发人深省。无论是“斑马线前车让人”的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还是“出行自带日用品”的绿行中国主题活动,都是邓台出差过程中从所见所闻所感中得到启发,反复研讨,最终将这些看似不起眼、人人做得到但其实意义重大的小事升华与当时国家、政府、社会关注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层面的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赢得广泛好评。而我有幸参与了这几个大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受其影响和熏陶,在我写作新闻评论时,也倾向于抓细节、找切口,另辟蹊径,抒发观点。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之时,我正在前往北京培训,乘高铁路过天津南站,到站停靠2分钟。晚上7点,华灯初上,透过车窗,天津在昏暗的天空下依然宁静,但那时网络上对于这场事故的评论甚嚣尘上,有善意的,也不乏炒作的,充斥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扰乱着人们的视听。
有感而发,我在火车上用随身的稿纸写下了评论《“爆炸声”中的良知与悲悯》,呼吁大家在灾难面前,更要明辨是非,冷静理智,多分享和传递正能量。这篇贴合热点又角度新颖的新闻评论,最终获得山东新闻奖新闻评论二等奖,在我追寻新闻梦想的路上留下重要的一块里程碑,也让我尝到了梦想成真的幸福滋味。
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回顾胶东在线建网20年的光辉历程以及创始人邓兆安邓台的个人奋斗史,都是历经风霜,终见繁华。胶东在线从岌岌无名、不被看好的地市级小网站发展成为三获中国新闻奖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邓台从一名农村走出来的土记者,一辈子,一件事,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执着奋斗,不懈耕耘,一路艰辛一路歌,凭着一身真本事,创出了一番傲人的成就,荣获新闻领域最高奖——第13届长江韬奋奖,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并作为中国记协理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这一切都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有作为,才会有地位。”
而我对这句话的含义感受最深的一次是参与“美丽家园·我的梦”主题宣传活动。因在“爱传百城”和“绿行中国”等活动中的突出表现,2016年2月,中央网信办主要领导希望胶东在线能围绕“中国梦践行者”主题牵头策划一期活动。得邓台和网站领导的认可,我再次作为骨干参加活动创意讨论会。会上,我结合央视播放的一组“让家成为有梦的地方”的公益广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以家园梦践行者为主体的中国梦系列活动。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集思广益、不断丰富完善的基础上,最终由我执笔形成方案,提交给中央网信办有关领导后得到了充分肯定。3月22日,我跟随邓台和孙总到达北京与中央网信办传播局的相关领导面对面地讨论和商定日程安排等活动细节。会面时的那间中央网信办传播局的会议室,很朴素也不是很大,却是我媒体人职业生涯里去过级别最高的地方,我做梦也没想到一名地市级网站的小编辑能有机会与中央网信办的领导当面汇报我的创意和想法,并获得支持,让活动在6月21日正式启动。这次经历,我让充分体会到什么叫作“有作为,才会有地位”。认可、尊重不是争来、抢来、骗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挣出来、拼出来的。所以世上并不存在什么“怀才不遇”,只是你的努力还不够,付出还不够,能力和实力还不够,等你足够强大、足够优秀,该来的就会来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只管做好自己,稳住自己,提升自己,执着坚定,不懈追求,总会得偿所愿,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是我在胶东在线7年里学到最重要的人生道理,并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感悟越深,越发觉得弥足珍贵,受益匪浅。
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有再多不舍也到了该收尾的时候。人说相聚不易离别更难,而我虽离开网站已近5年,却从不觉得需要告别,因为在我的心里,胶东在线是我的娘家,所有的领导、前辈和同事,无论在职的还是离职的,都是我的家人,即使不是时时联系,但也总归“血浓于水”,不可割舍,心存挂念。所以在胶东在线20周岁生日来临之际,作为离家的孩子,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愿胶东在线像春天一样,酝酿无限希望,孕育无穷生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