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我们有话说:对垃圾分类有深入的认识完全是当时只有4岁的吕小宝的“功劳”,记不清楚是哪一天,妈妈让吕小宝把玩具车上换下来的废电池扔到垃圾桶,吕小宝举着电池问:“妈妈,这个应该扔到哪个垃圾桶?”一时间妈妈愣住了,小宝接着说,“它是有害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此刻妈妈才恍然大悟。4岁的娃娃也许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分类,但是周围这种充满正能量的倡导早已影响了他,而我却熟视无睹!
后来周末去超市,小宝跑到玩具区自助选择了一套垃圾分类的玩具。跟着小宝一起玩才知道自己想当然的很多认识是不正确的,比如卫生纸我以为是可回收,而实际上由于它易溶于水、难分解等应归类为干垃圾;烟蒂是干垃圾,因为含有细菌和污染物且没有回收价值;平时用来消毒的酒精竟然是有害垃圾,因为它有易燃的特点……等等
分析思考一下,也许分类并不是简单的以垃圾自身的材质为唯一的依据,还要看处理它们的投入力、它们的可再生力和对环境的作用力……我们不禁感慨,是谁想到了这种办法,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啊!
也许是热爱机械,也许是对垃圾分类处理仍有兴趣,每次看到环卫工人开着垃圾车来收集垃圾,吕小宝总是驻足观看,甚至围着车子转来转去,不管味道有多么难闻。有一次去赶集,路过小区门口的垃圾回收站,正好赶上环卫工人把收集到的垃圾倒进去处理,小宝从头到尾完整的看完了整个过程,妈妈都被垃圾的味道熏地呕吐了好几次,小宝全然不顾,“我能扛得住!”不仅认真观看还要问问环卫爷爷垃圾处理完了都去哪里了甚至还想去帮忙按那两个红绿按钮。当得知垃圾被压缩处理后拉走发电去了小宝瞬间释然,这才心满意足的去赶集。
垃圾分类,让物品有了归属感,更是让物品有机会完成它们最后的使命!
行动起来,节约能源创造能源,从垃圾分类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