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挺进深蓝,需要培塑产业新优势。
海洋牧场作为烟台“海洋强市”、山东“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载体,它既是“全国一盘棋”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必须肩负的时代重任,同时也是海洋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激活海洋牧场这个“棋眼”的关键,是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在这条道路上,烟台有自己的实践总结:海洋“数智化”,即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分为数字化、在线化、智慧化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万物皆数字。将海洋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环节数字化,并实现数据的稳定储存、传输,从而进入在线化;每一个工作环节在线化后,自然而然可以进行产业在线管理和运营;再利用AI技术打通数据链路,辅助决策,即可实现产业数智化。
其中,海洋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今年,烟台将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加快搭建烟台市智慧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洋经济一张图’。”此平台是烟台智慧海洋建设中的一个重点亮点工程。平台建成后,将通过近岸海域视频监控网、海洋环境监测网和海上目标探测网络,打破海洋数据“信息烟囱”,率先实现海洋管理“一张图”,建成海洋综合管控“蓝色天网”。
烟台提出,构建智慧海洋“蓝色天网”,“看透”海洋是第一步,即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物理世界”中的海洋映射到“数字世界”,使数据为各方提供服务和创造价值。
烟台为做好经略海洋文章,高水平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将发力点之一聚焦于海洋牧场不但底气十足,而且大有可为。
“长鲸1号”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在长岛投产,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五个全国第一,成为引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示范工程;“国鲍1号”作为全国首个坐底式海珍品养殖智能化网箱,突破传统鲍鱼海胆深海养殖限制,实现海珍品深远�!袄嘁吧毖�;“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将渔业养殖与海洋旅游相结合,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2018年至今,烟台省级以上海洋牧场从23处增加至3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从7处增加至1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130万亩。
海洋“数智化”,崛起一座座“蓝色粮仓”,奔赴“星辰大�!�;海洋“数智化”,也让每一个烟台人更加关注海洋、认识海洋、懂得海洋,进而更加珍惜、更加懂得仙境海岸畔摇曳着乡愁的小小渔船,以及小小渔船托起的人间烟火。
9月1日12时,经过4个月的等待,烟台芝罘区所有渔船乘风破浪奔赴大海,开启新一季的“耕海牧渔”。芝罘,这个让秦皇汉武魂牵梦萦的“寻仙之地”,不但滋养着烟台人的味蕾,也滋养着烟台的禀赋。
在芝罘岛东口码头,爬虾,鲅鱼、巴蛸、螃蟹……鳞光闪闪,眼光灼灼,满载而归的小渔船,载回的是被“海市蜃楼”浸染的幸福生活,载回的是说不尽道不完的神话故事。
始于神话,仙;美在生活,鲜。千百年来,耕海牧渔,寻梦仙境,已深深烙印在烟台的血脉里。

俯瞰烟台,海岛、海湾、海港,沙滩、湿地、温泉……1038公里的海岸海岛曲线,就像一串金色的项链,镶嵌在青山碧海之间。东起昆嵛山,西至莱州三山岛,沿“海岸之路”一路西行,大海在右,城市在左,养马岛、渔人码头、烟台山、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三仙山、龙口南山、莱阳丁字湾、海阳连理岛、招远辛庄海滨风情小镇、莱州东海神庙……
得益于烟台海洋资源优势,烟台海洋文化旅游业高端化发展向纵深推进�!跋删澈0丁は拭姥烫ā逼放撇欢辖邢�,海洋文化旅游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海上世界、芝罘仙境、欢乐海湾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启动,“海洋牧歌”持续续写山海情。
烟台,濒临黄、渤海,1038公里海岸线的波澜绵延,是全国首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经略海洋,是国家对山东、对烟台寄予的厚望——“山东有条件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一个个蓝色粮仓定鼎深蓝,一个个创新平台加速崛起,一曲曲海洋牧歌续写山海情,烟台正以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缥缈山海录”。
(胶东在线记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