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军学堂,是清政府创办的一所近代海军学校。1912年北洋政府设立海军部,烟台海军学堂直属海军部管辖。1913年,烟台海军学堂更名为烟台海军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该校初创时正处在新旧社会制度的激烈碰撞期。向往民主,追求科学与进步,已经成为大多数青年人的共同目标。1916年秋,李之龙、郭寿生等一些进步青年考入该校,他们受社会上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海校的政治气氛空前活跃,越来越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以李之龙、郭寿生等为代表的进步学生发动组织同学、校工、卫士和舰上士兵,冲破海校当局的阻挠,上街集会游行示威,书写标语,发表演讲,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是年秋,因海校当局处事不公、拒绝学生们的合理要求,李之龙、郭寿生等联合全级同学,举行罢课,历时50余天。
1920年春,李之龙和郭寿生不顾校方“不准学生阅读课外书报杂志、不准学生过问政治,不准学生与外界社会相接触”的禁令,在校内进步学生中秘密发起成立了“读书会”,组织会员阅读、讨论和研究《新青年》《每周评论》《俄国革命史》《资本论入门》,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社会主义理论文章,广泛接触、学习和研究各种新思潮。为进一步寻求真理,探索革命道路,李之龙和郭寿生又作为通讯会员的身份,秘密参加了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与邓中夏、罗章龙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取得联系,常有书信来往,获取了更多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这个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成立的最重要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组织。
1921年秋,李之龙因领导学潮,鼓动海校学生、校工举行罢课、罢工,被海校当局开除学籍后,乘船赴沪。8月初,李之龙在上海结识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向他们介绍了烟台海军学校的情况,并推荐了思想进步的海校学生骨干郭寿生。
此时郭寿生接替李之龙,在烟台海校读书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吸收一些进步青年学生和年轻水兵参加,组织指导他们阅读《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向导》《中国青年》《中国工人》《平民之友》等革命书籍刊物,联系中国革命的发展与前途等问题,开展学习和研讨,推动烟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烟台海军学校的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一直延续到烟台建党之后的1924年,为在烟台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奠定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基础。(通讯员 李永军 李岩)(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