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921年秋,刚成立不久的中共中央根据李之龙的介绍,派邓中夏到烟台,秘密找到烟台海军学校(简称烟台海校,位于今烟台市芝罘区金沟寨)学生郭寿生了解海军情况。此后不久,南京工人运动领袖王荷波来到烟台,与郭寿生取得联系,开展革命活动。经过了解考察,是年10月,邓中夏、王荷波介绍郭寿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指定他负责烟台海校团组织的发展工作,郭寿生成为烟台第一个青年团员。在邓中夏、王荷波的指导下,郭寿生在烟台海校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通过阅读讨论马克思主义文章、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唤起烟台海校学生的革命热情,扩大青年团的影响力。同一时期,黄县(今龙口市)、莱阳、招远、掖县(今莱州市)等地的进步青年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早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胶东各地就掀起了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浪潮,马克思主义也在烟台传播开来。山东省立第八中学(位于蓬莱县)的师生发出通电,誓做北京学生的后盾。山东省立第九中学(位于掖县)的学生成立了救国十人团。福山县的工人、农民、学生、商人联合成立了国货团。栖霞县全县303家商号采取统一行动,拒卖日货,积极推销国货。蓬莱县学生曲光彩、黄县学生席珍和于振西参加山东省赴京请愿团,在北京新华门请愿,坚决要求政府惩办卖国军阀,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烟台学生联合会组织成立烟台警示新剧社,编演具有反帝爱国内容的剧目,深入厂矿、街道进行宣传。当时,在烟台的学生运动中,以烟台海校学生表现最突出,影响最深远。该校1916级学生李之龙、郭寿生发动带领学生、校工、水兵一起冲破学校的阻挠,上街游行宣传,将爱国标语传单撒遍烟台大街小巷,对各校反帝爱国运动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后,他们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学习马克思主义。李之龙和郭寿生于1920年冬成为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通讯会员,能够及时便捷获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著作,这使烟台成为山东省第二个系统全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

1921年6月,李之龙因鼓动校工和水兵停工罢航,被开除学籍,离开烟台去往上海。李之龙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等人,并向他们介绍了烟台海校学生与军阀统治黑暗教育进行斗争的情况,特别提到具有强烈革命愿望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郭寿生。烟台海校进步学生在五四运动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以及在反抗军阀统治黑暗教育的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性与革命性,引起了刚刚创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关注。(通讯员 李永军 李岩)(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