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月21日讯(通讯员 黄鹏) “贾总,您订购的5000桶20公斤昆仑之星尾气净化液已送到,麻烦安排收货吧”。1月21日,烟台24站经理王晓春联系客户收货。
为提升非油业务的增收创效能力,中国石油烟台公司利用双节营销时机,对前期摸排的潜在大客户进行逐一走访对接,经多轮次的招标洽谈,终于顺利中标,首笔订单额实现23.5万元,毛利超万元。
开展对标分析,明确销售主体。1月初,中国石油烟台公司与主要竞争对手、兄弟公司的销售数据进行对标分析,发现家庭食品、奶类及昆仑车辅类商品销售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重点时期的品类销售结构不突出、大单销售笔数欠缺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梳理客户资料,分级走访开发。借助零管系统的客户统计功能,汇总企事业单位客户信息,非油专业线安排专人对客户的油品消费能力进行分类、分级,成立公司、支部、油站三级开发团队,利用10天时间,对重点区域的重点客户进行逐一走访,提前做好商品预定洽谈工作。同时,要求油站经理对中、小型客户制定拜访计划,以电话、微信、短信、H5等形式告知活动信息,确保无一遗漏。
推行“一口价”销售机制,全力促成现场交易。公司层面结合去年同期主推商品的销售均价,分区域、分数量灵活制定阶梯价格,让每一个销售团队都能“现场拍板”。同时,为避免销售脱单,针对大型机构客户制作预售协议,让洽谈中的关键意向落在“纸上”,有效提升后期交流的衔接度。
多年来,中国石油烟台公司始终围绕“做强店内、做大店外”的基本原则,精细品类分项管理,实现了“增收品类提份额,创效品类提效益”的阶段目标。2021年,中国石油烟台公司将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力争非油业务首月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