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0月23日讯(通讯员 王朋祥 刘作华) 海阳发城镇是果业强镇,眼下正是苹果集中成熟上市的季节,果农们穿梭在“苹果墙”之间抢抓农时,供应各地市场。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果篮子”,同时也充盈了果农的“钱袋子”。
走进发城镇王家山后村的苹果园里,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果农姜殿花管理了近十亩的果园,一大早她便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着采摘、装车准备发往最近的收购站。
“今年管理的苹果优质果能多一点,价钱能高一点,比去年相对来说能高五六毛钱一斤,到现在为止我收了能有一百零几筐苹果,一筐平均价钱在二百五六十块钱。”姜殿花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
在路边随处可见的苹果收购摊点上,陆续有果农前来运来苹果进行售卖,工人们不停的忙碌着,从分拣、包装、过称整个环节流水作业。林世昌是今天前来出售苹果的果农,看着自己精心种的苹果卖上了个好价钱,林世昌喜上心头。“我这个苹果是最高价,在埠后4.1元一斤,今年的产量我很满意,苹果质量也好,能卖上价。”
据了解,发城镇王家山后村有着“全国红富士第一村”的美誉。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入社村民近千人,果树种植面积3000多亩。经过各类活动中的专家评选,“中华名果”、“名牌产品”、“名牌果品”、“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烟台名牌果品”等诸多荣誉纷至沓来,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