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28日讯(通讯员 王冬梅)国庆和中秋节(以下简称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为切实做好这一特殊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安全、祥和的假期,近日,烟台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国庆长假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切实提高认识,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今年国庆长假时间较长,我市将迎来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趋于平稳后人民群众集中出行、节庆促销活动密集举行的反弹高峰,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容易诱发生产安全事故。近期,我国、我省较大、重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站位,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着力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守好安全生产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烟台市实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站在安全生产第一线、最前沿,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各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安全监管职责。广大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对安全生产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隐患排查整治不深入、不彻底,风险管控不到位,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典型事件,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聚焦重点领域,着力强化安全风险管控
交通运输、铁路、民航机场等部门要提前做好节日期间出行人员预测和分析,科学合理安排车、船和飞机班次,确保旅客出行安全。海事、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要突出抓好游船、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设备设施监督检查,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一律停止运营。交通运输、渔业、海事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客滚船“逢七不开”规定和渔船抗风等级制度,加强对各类船舶的动态监管,有效防范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要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着力强化凌晨、午后、夜间等时段的巡逻管控,严管三轮车、农用车、电动车、“两客一危”、校车等重点车辆,严查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保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工信、公安、交通运输、生态、应急等部门要全面强化各环节安全监管,统筹抓好危化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行动及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和全过程信息化建设等活动。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等部门要突出抓好矿山、承包矿山施工单位安全监管、尾矿库监测监控,严厉查处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行为。消防等部门要盯紧高危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及“多合一”、老旧小区等高风险场所,持续深化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着力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有效控制火灾事故发生。公安等部门要对各种大型聚集活动严格审批把关,督促主办单位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并落实大型聚集活动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不发生踩踏等群死群伤事故。住建部门要加强施工现场、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对现场管理混乱、存在重大隐患的建筑施工单位,一律责令停工整改。市场监管部门要对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钢瓶等特种设备,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充装和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使特种设备始终保持安全运行状态。燃气、民爆器材、特种设备等其他重点行业领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相关部门也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拉网式大排查专项行动
要立查立改各类问题隐患。坚持全面排查,确保排查覆盖到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环节、所有部位。对发现的隐患,能当场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难以当场解决的,必须采取断然措施,该停产的必须停产,该停业的必须停业,该停用的设备必须停用,坚决防止隐患演变为事故。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运输行为,要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要加大群众举报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奖励力度和宣传力度,使非法活动无藏身之地。要在主流媒体曝光违法违规典型,以达到“惩治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要建好用活“两个清单”。找出找准制约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普遍性、关键性问题,形成问题隐患清单;同时针对问题隐患,精准制定工作措施,形成制度措施清单,统筹抓好问题整改与建章立制,确保实现强基固本、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目标。节前和节日期间,市16个包区市安全生产督查组,要对各区市集中开展“驻在式”督查活动,推动国庆长假期间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严格工作纪律,全面做好应急值守工作
国庆长假期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保持工作联络畅通,动态调度掌握情况。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严禁迟报、谎报、瞒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间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人流车流监测预警,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短信、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气象、交通、旅游等信息,督促、指导公众和企业做好安全防范与应对工作。各级应急救援队伍要始终保持备战状态,备足备齐救援物资和装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启动响应,第一时间有效处置,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