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刘翠梅是蓬莱刘家沟镇扶贫办的一名包村干部,是刘家沟镇资历最老的扶贫干部。自2017年镇扶贫办组织成立后,刘翠梅分包乌沟郭家村,负责扶贫开发、扶贫项目工作。多年来,她踏遍了镇街每一片土地,走进了村里每一户家庭,时刻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刘翠梅既是全镇脱贫攻坚战的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在她看来,扶贫队伍素质要过硬,打牢群众基础,扶贫工作才能干得稳、走得远。“既然组织相信我,我就不能掉链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刘翠梅的话语中带着“女汉子”的豪爽。到岗后,她在各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中选择一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扶贫干事,将自己的扶贫经验手把手传递给扶贫办同事,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扶贫干部队伍。通过广播、张贴标语、入户宣传等形式宣讲扶贫政策,将“要我脱贫”的观念向“我要脱贫”进行转变,彻底摆脱“等、靠、要”思想。她坚持每季度主持召开全镇机关干部、村扶贫干事工作培训会,共同学习扶贫政策,提升业务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在全镇形成了良好的脱贫氛围。
为了让扶贫更加精准,将国家兜底保障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刘翠梅与扶贫办同事每月都会对全镇30个村145户贫困户走访一遍,进行动态监测,看看村内是否还有其他贫困户游离在贫困线边缘,做到“应进必进,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三年来,通过10余次的遍访和上百次的动态监测数据统计,刘翠梅精确找准帮扶对象,按照村列出脱贫标准和每户脱贫帮扶手段,实现“点对点”对接。在针对省定贫困村“三赵村”的帮扶中,刘翠梅积极申请省级资金为三赵村建设优质果树示范园项目、雨岭滑雪场项目、机井项目等惠民增收等好项目,运用自己会计专业的优势厘清各个账目,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问题。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尽相同,刘翠梅针对每户情况,帮助全镇17名贫困户申请并实施了危房改造,介绍3人外出务工,在本镇开发公益性岗位27个,为残疾人申请器具,把脱贫的每一项事务做透做细。
自从来到扶贫办工作,刘翠梅就把乌沟郭家村当作自己的故乡,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家人。她经常走村入户,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今年疫情期间,刘翠梅利用到村口执勤的机会,为贫困户送去口罩,宣传疫情防范的相关知识。刘家沟镇各村从正月初二开始全面封锁进出口,听到村里人跟卡口人员抱怨“没法赶集,家里新鲜菜快吃没了”,刘翠梅打听到距镇23公里的蓬莱北市场有新鲜蔬菜供应,就每天一早开车去买菜带回村,还帮村民买胰岛素、买药、买日用品,成了村里人人皆知的义务“代购员”。
身为一名扶贫办干部,刘翠梅时刻把老百姓的事挂在心上。“代购员”的事迹在全镇机关干部中广泛传播开来,大家纷纷效仿,掀起了一波“代购热”,相关事迹被电视新闻报导,并在蓬莱抗疫纪念馆作为优秀事迹展出。
三年的真情付出,换来了有口皆碑。刘家沟镇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有刘翠梅坚实而温暖的足迹,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她始终坚定信念,挥洒汗水,奋力演奏着共产党员的光辉乐章。
YMG全媒体记者赖皓阳通讯员杨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