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营养的必要性
在多数人眼里,营养就是吃大鱼大肉、人参燕窝、价格昂贵的补品保健品。其实这些认知是错误的。
我国经历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社会巨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营养问题,已经从营养缺乏变成了营养失衡,营养失衡是诸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吃得不健康,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肿瘤、骨质疏松……数十种疾病和亚健康。
职业定义
公共营养师,是从事人群或个人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传播营养、平衡膳食与食品安全知识,促进公众健康的专业人员。
就业前景
由于膳食不合理、营养失衡所引发慢性病的健康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聘请营养顾问成为现代人的消费时尚。而公共营养师成为国家新职业,也为从业者提高了职业身份和社会认知度。家庭营养顾问年费8000元左右,企业营养顾问年费5万元左右,中等水平的公共营养师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我国公共营养师缺口达400万人,公共营养师将是我国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条例草案》规定:在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妇幼保健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医院、学校、餐饮机构、特殊职业工作部门、社区、集体供餐单位均须配备营养师。未来,营养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培训目标
掌握医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相关基础知识,掌握膳食调查和身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营养干预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独立完成膳食指导、营养配餐与评价、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营养教育与社区营养管理等工作。
招生对象
(1)从事营养食品、营养科普、保健食品、餐饮、酒店等行业的人员。
(2)护士、医生、疾控、卫生保健、社区医疗等医务工作者;
(3)体检、健康管理、基因检测、功能医学、慢病调理、康复理疗、家政、母婴、月子护理、养老护理、药膳食疗、中医养生会所等从业人员;
(4)电商微商、药品、营养食品、特膳食品、美妆品销售人员与市场推广人员;
(5)宾馆、酒店、食堂、餐厅、机关、军队、学校、幼儿园、团膳中心、中央厨房的厨师、服务员、营养配餐人员;
(6)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科研、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测的工作人员;
(7)健身教练、美容师、体雕师、塑形师、育婴师等;
(8)其它有志从事营养职业的各类人员。
课程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2)医学基础
(3)营养学基础 (4)食物营养
(5)人群营养 (6)食品卫生
(7)公共营养 (8)慢病营养
(二)技能实操部分
(1)膳食调查与评价 (2)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
(3)营养咨询与教育 (4)膳食指导和评估(食谱编制)
(5)食品营养评价 (6)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报考条件及级别
四级公共营养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相关职业①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年(含)以上,经本职业四级/中级工正规培训达到规定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相关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①相关职业:食品工程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和口腔医师、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乡村医生、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医疗辅助服务人员、健康咨询服务人员、公共卫生辅助服务人员、其他健康服务人员、生活照料服务人员、保健服务人员,下同。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公共营养保健、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健康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補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中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药学类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下同。
3、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3年(含)以上,经本职业四级/中级工正规培训达到规定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6年(含)以上。
5、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②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三级公共营养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含)以上,经本职业三级/高级工正规培训达到规定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
3、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
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4、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5、具有大专及以上非本专业且非相关专业毕业证书,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含)以上。
6、具有大专及以上非本专业且非相关专业毕业证书,经本职业三级/高级工正规培训达到规定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