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3月18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又千方百计重回农门,徐少明背负着不被理解的压力。从2004年经销农资,2012年回村建冷库、代销苹果,到2021年承包果园种苹果,她与农村的捆绑越来越深。一路走来,困难与坎坷相伴,清风与明月相随,她以爱农兴农的拳拳之心,披荆斩棘向前行。
之所以回乡创业,源于徐少明和丈夫的工作单位效益不好。两人没有受困于城里人的身份,辞职回乡,扑下身子做起了农资经销。她经销的是品牌化肥,靠薄利多销积攒起第一桶金。化肥一袋50斤,来货时卸货、理货,出货时搬搬抬抬,长期劳作使她的左手腕落下毛病,干点重活就肿,腰部也劳损了。但实心眼的她看到果农来买化肥,还是会上前帮忙搬抬。
诚信经营是徐少明从始贯终的理念。靠着化肥质量过硬、价格公道,她赢得不少果农信任。果农赶大集时,总爱到她店里来落落脚、聊聊天。有一次赶大集,她在店里扫地时发现一个方便面袋子,里面装着一捆钱。她心知是谁粗心把钱掉了,就把方便面袋子放到抽屉里等人来找。直到中午时,有老两口走进店里,两人都耷拉着脸。她一问才知道是老人把买冰箱的钱丢了,都很难过。她把方便面袋子拿出来,两位老人一清点,发现正是丢的2700元钱。点钱时他们激动得手一直抖,直呼没想到还能失而复得。这件事经老两口的宣扬,也为徐少明积攒下好口碑。

农资店经营得红红火火,为什么又要回村建冷库呢?徐少明道出其中的缘由。每年苹果收购季,果农集中采摘,客商蜂拥而至,苹果价格总是起伏波动。如果能有地方储存苹果,错峰销售,果农的收益能多出几千甚至上万,一年的花用就出来了。为了苹果卖上好价钱,有的果农还跑到栖霞的冷库去存苹果,诸多不便。于是徐少明起心动念要回村建冷库,方便乡亲们就近存苹果。
建冷库投入大,徐少明把经销农资攒下的家当投了进去,没成想遇到承建方半道跑路。春天开始建的冷库本打算秋天就能用上,这下子因为资金被卷而被迫停工,怎么办?她硬是顶着压力筹来资金把冷库建了起来。周围五、六个村150多户果农的苹果有了存储的去处。
解决了果农存苹果的问题,代销苹果的问题又找上门来。“我们这里是山区,早晚温差大,种出的苹果脆甜多汁,随便拿出一个都好吃。”优质的苹果吸引了客商上门,徐少明又在帮果农卖上好价钱上动起脑筋。她一方面指导果农在存储苹果时进行分拣,避免因为个别次果拉低整箱苹果的价格;一方面注册了黄城之光、黄城太阳、黄城阳、祺林四个商标,走品牌化经销路。“还不错,每年从我这销售出去的苹果超过3000吨,基本都能卖上好价钱。”

深入农门,徐少明发现农村老龄化、果园老龄化的问题制约着农业发展,她于2017年报名参加农广校组织的培训,学习怎么当农民,回来就把学到的种植、施肥、管理方面的知识传授给果农。还组织40多名果农参加农广校组织的培训,学当“新型职业农民”。“大家学习回来都有很大收获,都在向高素质农民转变。”
通过这些年学习,接触农业前沿信息,徐少明的观念也在转变,她也学起短视频拍摄,希望借助电商平台,让苹果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她还承包了100多亩地,种上条纹富士,用现代化管理理念种植。如今,徐少明已评上“中级农艺师”职称,她的好学上进影响孩子也转变了观念,开始主动帮忙销售苹果,为农业发展助力。
深深扎根农村,汲取最纯养分,徐少明也在不断成长,她希望带动更多年轻人回乡,一起加油干,为美丽乡村增添靓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