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1月2日讯(通讯员 王勇亮)2021年,经烟台市莱山区莱山街道工委统筹规划,按照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思路模式,以“有场地、有制度、有计划、有标识、有人员、有资料”的要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平台建设。莱山街道聚焦群众所想所惑所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所”带“站”,遍地开花,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群众心坎里走,成功打造了“起航之声”映红心品牌项目,让街道的文明创建工作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既有“颜值”,更具“气质”。
立足于“提”,擦亮志愿服务品牌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尽显初心,街道充分利用“起航之声”映红心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志愿服务”的有效结合。
志愿日活动百花齐放。青少年之家的朗朗读书声、心理咨询室温暖言语、妇女儿童家园的欢乐笑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富有特色的贴心志愿活动,让居民享受到周到和细致的服务,惠及群众近千人次。
节假日活动便民惠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带动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别利用节假日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等主题活动,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生活必需品,把活动送到群众身边,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让群众在重温传统节日美好氛围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关爱,在暖人心,聚民心的同时,也筑起了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同心。
抗击疫情首当其冲。在8月份的疫情阻击战中,辖区“起航之声”映红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全部主动请缨,深入核酸检测一线,结合自身条件,开展信息登记、维护秩序、清洁消杀、捐献物资等各项工作,为街道的防疫抗疫做出了突出贡献。
环境整治义不容辞。23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组织垃圾分类、定向宣传、环境卫生评比等志愿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建设美丽家园。并结合“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三·八妇女节”“主题党日”等活动,发动“起航之声”映红心志愿者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者们对河道沟渠、村内道路、大街小巷、村屯垃圾等进行彻底清扫,并沿途进行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引导商铺也加入到卫生清扫的队伍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居的面貌焕然一新,打造出群众眼中的新视线、新空间。截至目前,共开展100余次,清理点位2000余处。
立足于“夯”,阵地建设枝繁叶茂
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位于莱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2-5楼,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拥有图书馆、舞蹈室、电子阅览室、书法室、健身器材室等多类功能室,在23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因地制宜打造出特色的活动阵地。多次组织各村文艺队开展舞蹈培训,春节前夕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在东沟村河畔公园内开展环保徒步公益活动、“学习强国”知识竞答挑战赛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打通了干部与居民沟通的“最后一公里”。街道和村通过与社会专业团队合作,聘请专家讲座等方式,在现有志愿者资源的基础上,不定期开展志愿者业务培训,培养各类专业型志愿者资源,再发挥“种子”作用,通过传帮带,不断壮大技能型志愿者服务队伍。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东沟村“庄户课堂”、老干部陈佳凯的老年大学堂等。
立足于“传”,党史宣讲激发奋进“动力”
街道党政领导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经常深入所和站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各种理论和政策宣讲,让不少群众从理论的“粉丝”实现了到“讲师”的华丽蝶变,释放出了理论宣讲的“传帮带”效应,不断壮大了基层的理论传播的群众队伍。截至目前共开展26场次宣讲活动,惠及人群近千人。
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请进各村,深入实践所、站,田间地头,鼓励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经历,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百姓话”讲清“普通话”,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群众工作生活中去,更“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零下十几摄氏度环境中奋战两个多小时后,凌汛的危险终于暂时解除,可9名突击队员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那里…”,这是发生在莱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动人一幕,身为“起航之声”映红心宣讲员的老干部黄正业,以“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为题,向大家们讲授了“九烈士”的故事与自己的当兵经历,让大家无不动容。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每一位莱山人都将竭尽全力,用智慧和忠诚催绽新时代文明实践这朵灿烂之花,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党群和干群之间搭起一座暖心桥,让它成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坚实平台,成为一个党群干群互惠双赢的舞台,一个人民群众品味幸福生活的全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