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月8日讯(通讯员 李海强) 大风+寒潮预警,最低温-14°!暖手宝、热水袋、电热毯等虽是御寒神器,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些东西可是烫伤了很多人。有人说了,不能够啊,这些东西温度都不算太高,怎么可能烫伤人呢?那你是没听说过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顾名思义就是由低温物体造成的,一般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温物体引发的烫伤,而取暖物品温度一般在44℃-50℃左右,长时间使用足以引起低温烫伤。
那哪些人容易发生低温烫伤呢?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婴幼儿表达能力差,如果家长照顾不够细心就容易出现这类情况;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对温度的刺激会不那么敏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周围神经的病变,对温度的感受能力变弱,同时循环功能差,更容易导致低温烫伤的发生。
低温烫伤如何预防呢?
首先要加强对这类容易发生低温烫伤人群的照护;其次对于老年人应常嘱咐,避免长时间使用这些取暖物品。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做好血糖监测,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2、尽量使用可设定温度的取暖设施,且避免长时间使用,如使用电热毯可提前打开,睡时关闭,切忌整晚开着电热毯睡觉。
3、使用暖手宝、暖宝宝等物品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同时应注意查看皮肤是否有红斑或其他不适感,如有应立即停止使用。
4、泡脚水温不宜过高,糖尿病患者的适宜泡脚温度为37℃!糖尿病患者感温能力差,应由其他人试好水温或者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后泡脚,且泡脚时间不建议超过15分钟。
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实际上,由于长期与热源接触,创面深层的组织也会受到热源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一旦有低温烫伤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切忌自行挑破水泡或者涂抹药膏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