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月19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张建鲁)退役军人刘永伟、徐卫卫、郑蒙、高菠是龙口市芦头镇政府工作人员,面对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四人不忘初心,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好部长”刘永伟
刘永伟,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转业干部,党龄19年,在部队多次受表彰。
针对包片的四个村庄共用一条连村路的现状,他经过认真调研,采取统分结合的“区域联防”方法,设置了三个检查站,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减少了村级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每个村级检查站建立一份《村级居家隔离动态调整表》和《村级租房情况统计表》,进门入户逐人登记备案,动态管理,确保不落一人,全员覆盖,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防控工作纷繁复杂,刘永伟每天马不停蹄,往来奔波。正月十六日恰逢他的生日,而他却从早上六点钟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才停下脚步。同事们用方便面和矿泉水为他庆祝了这个特殊的生日。李家村有一位来自河北邯郸的外来户,年老体弱,患有多种疾病,身边无人照料。刘永伟主动为老人送去牛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并经常登门看望。“身在异地能感受到这么温暖的照顾,刘部长真是个大好人,我打心眼里感谢他”。助人为乐“好部长”的雅号,在乡亲们中越传越广。

“拼命三郎”徐卫卫
徐卫卫,镇党政办工作人员,转业士官,党龄12年,在部队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一次。
徐卫卫性格刚强,干工作有股冲劲,是个“拼命三郎”。市域交界路口车辆往来频繁,情况复杂,劝阻工作艰难,在这里执勤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徐卫卫迎难而上,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到一线去。
十多天里,他白天抓紧处理办公室的日常业务,晚上顶风冒雪,牢牢地坚守在值勤岗位上,经常是整宿整宿不得合眼,眼中布满了红血丝,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同事们劝他休息一下,他憨憨一笑,“我年轻,精力充沛,多干点活儿累不着。老同志更辛苦。”

“小喇叭”郑蒙
郑蒙,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转业士官,15年党龄,在部队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您好,我是镇政府的机关干部,排查登记返乡人员基本情况。”“请测量一下体温,谢谢您的支持配合。”“请注意保持卫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十多天来,郑蒙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超市和居民小区,沙哑的嗓音不断重复着这些话,耐心细致地劝导群众不要走亲访友,减少出门,做好自我防范,避免交叉感染。他还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站,早中晚三次广播,使上级的防疫政策和当前的疫情信息家喻户晓。小区的大娘们亲切地叫他“小喇叭”。
从大年初二开始,郑蒙承担起了候沟村一户来自疫区重点隔离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时刻保持沟通联络,积极做好心理梳导,并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尽力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企业保姆”高菠
高菠,镇党政办工作人员,转业士官,19年党龄,在部队两次荣立三等功,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为确保驻地企业的疫情防控安全,高菠白天通过电话、网络和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调查了解厂区车间的消毒、在岗工人的体温测量、口罩的佩戴、应急措施方案等实际情况,晚上认真整理核实相关数据,查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扎扎实实帮助企业完善防控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有序展开打牢基础。
走访中,他得知一家铸造企业对外出口订单催得很急,企业负责人正在为如何办理复工手续而挠头。他二话不说,亲自动手,帮助企业整理报备材料,及时送交业务部门审批,全程代办代跑,使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企业负责人感激地称赞他的工作方法是“保姆”式服务。
四名退役军人,四名共产党员,四面旗帜!他们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朴素情怀和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把鲜红的党旗牢牢地插在了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