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30日讯(记者 张相萍 通讯员 曹莎莎 姜家波)在别人有需要,自己有可能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慈善。
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民政局坚持以政府引导、多元互动、资源共享为方向,在提高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力度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慈善资金,努力开拓慈善工作的服务领域,健全项目化救助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同时围绕安老、济困、慈孤、扶残、助学等八大方面,开展了救助项目,形成了遍布全区的慈善救助体系,实现了慈善救助项目化、经常化、规范化运作,使慈善救助成为政府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
实实在在,精准发力“治”
“人上了岁数,身体还不好,也没有保障,一周透析三次,每次四个小时,高额的费用以前我一想到这个事,整晚睡不着。如今‘肾友中心救助项目’延续了我的生命。”福山区城乡低保家庭尿毒症患者辛娟(化名)说。
2012年,为发展福山区慈善事业,福山区在福山区人民医院设立“肾友中心救助项目”,并为福山区城乡低保家庭尿毒症患者,凡符合透析条件的,透析1人次补贴120元,基本达到免费透析治疗,大大减轻了尿毒症患者经济负担。在福山区城乡低保家庭中,像辛娟(化名)这样身患尿毒症急需救助的人还有62人,其中不乏免费透析几个月的“新人”也有像于明(化名)一样透析七八年之久“老人”,他们的健康无疑是福山区民政局开展慈善项目化救助真实可见的生动诠释。
为精准发力进行医疗救助,福山区不仅仅让城乡低保家庭感受到温暖,同时也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爱心复明项目”,对区内特困人员家庭、城乡低保家庭或低保边缘家庭的困难老人给予救助,免费提供白内障手术的机会。据了解“爱心复明救助项目”2010年实施以来,为216名困难中老年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社会救助是提升困难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福山区民政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针对社会救助对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开展‘类别化+差异化’救助帮扶,形成‘物质+服务+心理’综合救助方式,切实提高精准救助水平,让困难群众及时享受社会救助和慈善化项目的暖意。”福山区民政局慈善事业科负责人姜家波说。
真真切切,积极帮扶“学”
“阳光慈善·关爱困难学生”活动,对中学、初中、高中困难学生发放救助金。
“阳光慈善·关爱残疾儿童”活动,对相对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发放救助金。
“阳光慈善·关爱学子”活动,对通过应届高考过一本线的品学兼优的新生(不包括免费专业、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的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发放救助金。
……
在福山“阳光慈善”不仅是一句标语,也为福山区的困难学生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变化。不仅如此,针对留守儿童、18周岁以下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特殊青少年,福山区打造“春蕾逐梦”特殊青少年帮扶项目,由专业社会组织根据调研情况及特殊青少年诉求,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在成长陪伴、心理辅导、兴趣培养、家庭教育、能力发展等方面提供多样化专业服务。这些阳光慈善项目和春蕾助梦帮扶项目真实落地到了每个受助家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子女的就学得到了保障。
近年来,按照“成建制、成体系、成规范”标准,福山区民政局先后成立启明公益助学、红樱桃爱心协会、福泉社工服务中心、益善德志愿服务中心等涉及困难家庭教育、脱贫攻坚、探访关爱、志愿服务等社会救助业务专业化社会组织25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每个伸出援手的爱心人士和慈善义工来讲,大家通过帮助别人,自己内心也得到了升华。”烟台启明助学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姜海东说,多年来在福山区民政局的培育和发展下,他们由一支慈善队伍逐步成为一支庞大的社会组织,目前启明公益助学共有慈善义工400人,在爱心助学方面,启明助学以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持续资助困难学生,同时部分慈善义工和爱心企业一对一资助困难学子20余人。
踏踏实实,下沉一线“走”
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转化成力量的重心下沉到乡镇和社区,让困难家庭能踏踏实实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关怀,是福山区民政局工作的亮点。
亮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全体福山区民政局人踏踏实实“走”出来的。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山区民政局围绕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关爱五保老人、暖心探望、关爱学子、关心自闭儿童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为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搭建平台,为困难群众送去更多温暖。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他们走进盐场社区,为11户困难家庭送去大米、面粉、调味品、牛奶等慰问品,了解他们生活所需所盼,定期走访,成为困难家庭生活和情感上的寄托。同时在九如城康养中心开展“中秋送温暖,关爱五保老人”志愿服务活动,20余名五保老人到场观看了京剧演唱、器乐演奏等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怀慈善之心办“精准救助”的暖实事。“下一步,福山区民政局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认真做好关爱弱势群体的工作,向社会传递更多真情和温暖,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福山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积极弘扬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他们将一如既往从最具体工作抓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聚焦民政领域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